濱州市是我國山東省的地級市之一,位于山東省北部、魯北平原、黃河三角洲腹地。并且處于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、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和環渤海經濟圈、濟南省會城市群經濟圈“兩區兩圈”疊加地帶,同時也是國家級的交通運輸主樞紐城市。它擁有非常悠久的歷史文化,是黃河文化和齊文化的發祥地之一,古代著名的軍事家孫武、漢孝子董永、宋代著名政治家范仲淹、清代帝師杜授田出生或成長在這里。
濱州在線APP是一款優質的綜合生活服務軟件,它是專門為濱州的用戶準備的。軟件為用戶提供了各種實用的服務,像是生活消費、娛樂交友、求職招聘、房屋租售等,可以讓用戶享受生活的便利。還能參加論壇,和其他的用戶一起交流探討,認識更多的朋友,感興趣的話歡迎下載體驗。
1、隨時可以在線編輯圖文動態、視頻動態進行發布,記錄自己的生活;
2、精確定位服務,系統自動化定位你的具體位置,為你推送更多好友;
3、便捷式的在線交友互動模塊隨時查看,超多需求及時了解;
4、招聘求職信息隨時查看,諸多真實有效的招聘廣告隨時查看;
5、房源查詢專區隨時進入,實時掌握當地的更多房源內容;
6、隨時可以在線進行爆料的操作,更多優質信息隨時發布。
1、豐富多樣的新聞內容可以隨時查看,更多精選新聞實時了解;
2、完美匯聚同城的生活,給你帶來更多優質的服務;
3、吃喝玩樂樣樣覆蓋于此,可以給你帶來更多有趣的需求;
4、實時更新的 天氣預報信息可以隨時查看,知曉更多優質內容;
5、各種各樣的職位招聘信息都可以在這里找到,絕對滿足你的找工作需求;
6、超多優質的消息內容隨時查看,更多精選話題可以隨時了解。
1、杜受田故居:位于濱城區濱北街道辦事處南街。為“一代帝師”杜受田所在的名門——杜氏一族的舊居。其家宅人稱“杜府”。門前有木牌坊1座,門首懸“太師第”、“相國第”橫匾,門廳內懸有“大方伯第”、“亞元”、“傳臚”、“父子伯侄兄弟翰林”等匾。全部建筑為四合大院,占地14畝,內含28個小院,有客廳、堂屋、繡樓、廂房、祠堂等房屋380余間。后僅存繡樓、客廳和部分堂屋、廂房。
2、魏集古鎮旅游區:魏集古村落亦稱魏家集,曾名大同鎮,魏集鎮政府駐地。明洪武四年(1371年),魏氏先祖魏自顯于河北棗強遷居于此,因立有集市,故取名魏家集。是目前發現的中國最大、保存最完整的清代城堡式民居。莊園位于惠民縣城東南30公里220國道南側魏集鎮的魏集村。它是清代布政司理問、武定府同知魏肇慶的私人宅第,建于清光緒十六年至十九年(公元1890-1893年),歷經戰爭洗禮和政治運動沖擊,主體建筑保護完好。與煙臺的牟氏莊園、四川大邑的劉文彩地主莊園齊名,并稱“中國三大地主莊園”。
3、孫武古城旅游區:孫武古城旅游區是以孫子文化為主題,通過護城河環城水系為串聯,將孫子兵法城、武圣園、古城公園暨護城河環城水系、渤海革命老區機關舊址暨武定府衙等景點有機串聯,涵蓋了兵學文化、古城文化、民俗文化、綠色、水等元素。
4、濱州鶴伴山:位于鄒平縣境內,現為國家4A級旅游區。景區地處鄒平縣與章丘縣交界處,系長白山脈,白云山系,地形復雜多變,山勢陡峭險峻,溝谷曲折狹長,懸崖絕壁較多,四季分明,景色宜人。公園內旅游資源豐富,景點眾多。文物古跡、革命遺址,如鶴伴山、仙石橋、御甲石屋、五龍泉等,并有許多傳說依附于鶴伴山美麗的風景之中,更增添了鶴伴山的神奇色彩。
1、陽信鼓子秧歌:作為民間舞蹈形式,在陽信縣歷史久遠,主要分布在陽信縣城西部的洋湖鄉、溫店鄉鎮以及附近周邊縣的鄰村。主要伴奏樂器是大鼓和大鑼、手鑼、鈸、大釵、小釵等。其中大鼓是整個舞蹈的伴奏核心樂器。大鼓直徑是一米,聲如雷動,氣勢澎湃,震撼人心。一般是春節過后開始排練元宵節前演出。一個村的秧歌隊都是由本村年齡大威望高的老人來帶領到各村演出,秧歌隊進村,鑼鼓鞭炮響起,形成了一個團結、融洽、和諧、歡騰、熱鬧的節日氣氛。
2、胡集書會:是興起并扎根于山東省惠民縣胡集鎮的一種曲藝集市盛會。據民間傳說,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。最早源于曲藝藝人的競技活動,后逐漸演變為以聯誼為主、具有習俗性質的自發性民間曲藝交流活動。每年農歷的正月十二為胡集書會的“偏節”,十五為“正節”。每逢書會,藝人們于十一日晚前趕到胡集,借宿在村民家,集體進行“望空”、“報門”等聯誼活動,次日早8時至下午1時,聚集在鎮東南的干溝附近,擇地演唱。
3、陽信梨花會:陽春三月,萬木吐翠。地處魯北平原上的陽信大地,已是“千樹萬樹梨花開”。一年一度的梨花盛會,以其獨特的風姿吸引著前來觀光的中外友人。那一團團、一簇簇、一枝枝、一片片潔白的梨花,如云似雪,令人流連往返。梨花呈五瓣形,花蕊嫩黃,潔白淡雅。遠望如白云片片飄落,近看似雪花綴滿枝頭,具有很強的觀賞價值。陽春三月,萬木吐翠,陽信人民政府邀請中外友人、有關領導、科研人員、文藝界名流等佳賓光臨,觀賞梨花,領略大自然的美麗風光,探討加快陽信鴨梨生產、開發、加工、銷售的新路子,進行經貿洽談。
4、漁鼓戲:漁鼓戲發祥于山東省沾化縣胡家營村,距今已有284年歷史。以沾化為中心輻射到周邊的無棣、陽信、惠民、濱城、博興等縣區,山東省東營市及河北省黃驊市等沿海一帶,漁鼓戲也廣為流布。集漁鼓(道情)、地方歌舞、武術和漁民號子于一身,吸納弋陽腔(高腔)和其他劇種之優長,使其衍化為一個以板式變化體為音樂體制的古老劇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