愛臨潼是一款非常不錯的綜合性生活服務軟件,該軟件專門是為臨潼本地居民而開發的,為用戶提供了非常多實用的功能,在這里可以了解到最新的新聞熱點,并且還可以進行評論發表自己的意見,以及還有著許多的便民服務,讓當地居民的生活更加的便捷。
開設了新聞、直播、服務、“臨潼號”等欄目,
整合了區域內網站、微信、微博、短視頻等自媒體和部門、社區、街道政務服務資源。
用戶可通過客戶端,第一時間了解臨潼政治、經濟、民生、服務等方面的最新動態,
同時提供各種便民服務,還可參與實時互動,實現“一端在手,盡享智慧”。
本地頭條資訊實時更新,推薦最新的頭條資訊供用戶閱讀;
海量精彩視頻任觀看,通過觀看視頻,直觀了解本地資訊動態;
在線直播,直播方式報道本地新聞資訊,更生動了解本地新聞資訊變化;
直接輸入搜索的關鍵字即可快速搜索出想要的內容,精準內容搜索;
豐富的欄目讓用戶選擇,根據自己喜歡選擇欄目,線上看欄目動態;
關注臨潼號,本地有任何動態變化,這里及時通知讓您知道,
秦始皇兵馬俑:兵馬俑是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,第一批中國世界遺產,位于今陜西省西安市臨潼區秦始皇陵以東1.5千米處的兵馬俑坑內。1961年3月4日,秦始皇陵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1974年3月,兵馬俑被發現;1987年,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列入《世界遺產名錄》,并被譽為“世界第八大奇跡”,先后有200多位外國元首和政府首腦參觀訪問,被譽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寶之一。
華清池:又名華清宮,包括原驪山國家森林公園,與頤和園、圓明園、承德避暑山莊并稱為中國四大皇家園林。華清宮,西距西安30千米,南依驪山,北面渭水,與“世界第八大奇跡”兵馬俑相鄰。為國家首批5A級旅游景區、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、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、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、國家地質森林公園。周、秦、漢、隋、唐等歷代帝王在此建有離宮別苑。因其亙古不變的溫泉資源、烽火戲諸侯的歷史典故、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、“西安事變”發生地而享譽海內外,成為中國唐宮文化旅游標志性景區。
秦始皇陵: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嬴政(前259—前210年)的陵寢,中國第一批世界文化遺產、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、第一批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,位于陜西省西安市臨潼區城東5千米處的驪山北麓。秦始皇陵建于秦王政元年(前247年)至秦二世二年(前208年),歷時39年,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規模龐大,設計完善的帝王陵寢。秦陵四周分布著大量形制不同、內涵各異的陪葬坑和墓葬,包括舉世聞名的“世界第八大奇跡”兵馬俑坑。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規模最大、結構最奇特、內涵最豐富的帝王陵墓之一。充分表現了2000多年前中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藝術才能,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和寶貴財富。
西安臨潼博物館:是一所地志性歷史博物館,位于驪山腳下馳名中外唐華清宮東側百余米處,建館三十余年歷史,收藏有上下五千年歷史文物萬余件,展出面積六百余平方米,設有五個陳列室,一個歷代石雕碑廊,一個石雕明墓保護室。唐佛藝術室陳列有國寶級文物十余件,金棺、銀槨、舍利等珍貴文物。它于1985年5月5日出土于唐代慶山寺遺址,同兵馬俑,銅車馬同被稱為陜西西安近年來三次重大考古發現,隨之出土還有一百余件佛教文物珍品,釋迦如來佛真身舍利,雕刻細膩的舍利寶帳,形神獨具的唐三彩獅子等。
臨潼石榴:臨潼三寶之一。臨潼石榴具有悠久的歷史,引進初期,先在京都長安御花園的“上林苑”和驪山的溫泉宮內種植,是供皇子后妃觀賞的。東晉潘岳稱之為“天下之奇樹,九洲之名果”。到了唐代,長安周圍石榴栽種已有相當規模。臨潼在長安以東二十五千米的地方,南依驪山,北跨渭河,自然條件極宜石榴生長,加之長期培育,形成臨潼石榴的優良品種。石榴是陜西一大特產,它集全國石榴之優,素以色澤艷麗,果大皮薄,汁多味甜,核軟鮮美,籽肥渣少,品質優良等特點而著稱。名居全國五大名榴之冠,被列為果中珍品,歷來是封建皇帝的貢品。
火晶柿子:臨潼三寶之一。臨潼盛產柿子,品種甚多,以火景(晶)最為馳名,它是與臨潼石榴一樣享有盛名的臨潼特產之一。柿果上下近似扁圓形,每個約60克左右,熟后質軟,外皮大紅,當它于深秋成熟后,掛滿枝頭,如火焰一般好看,故名“火景”。又以其果實上有一層依稀可見的白霜,且有光澤如水晶,故名“火晶”,果皮極易剝離,輕輕揭去果皮,果肉轉為朱紅,如蜜一樣的柿汁晶瑩欲滴,咬上一口,可以含化,涼甜爽口,甜而不膩,富鮮潔感。它含糖量高,營養豐富,多汁無核,品質特優。“火景”也有很多醫療效能。
臨潼相棗:臨潼三寶之一。相棗是臨潼果樹栽培歷史悠久的果樹之一,在相橋、康橋、新興、武屯等鄉鎮一帶廣植。有棗樹千余畝,近2萬余棵,豐年產量達10萬多千克。相棗以其個大、皮薄、肉厚、核小、甜脆而馳名。營養豐富,果肉內含有蛋白質、脂肪、碳水化合物和維生素等,特別是維生素C含量最高,同時還含有鈣、磷等礦物質。相棗除供鮮食外,多曬成干,作為加工糕點等食品的生產原料,如可做粽子、甑糕、甜飯等。又可釀酒做醋。還是重要的中藥材。有健脾、養胃、益血、壯神、降血壓之功能。
桂花醪糟:傳統小吃之一,早在唐代就久負盛名,它是用特制的一種醪糟曲和糯米經加工制作而成。這種醪糟由于利用了溫泉的“礦泉水”,同時選料精細,制作工藝考究,所以在色、味、汁上具有與其他地方不同的特點。觀其色,糟米清亮潔白,燒沸盡浮碗面;品其味,酒、甜淆合,味醇而香濃;驗其汁,營養豐富,含糖分高,滴落桌上即成粘膜狀。如在醪糟煎滾時適時放入適當的桂花,立時會使這醇甜的醪糟帶有濃厚的香味,更加宜人,人們把它叫“桂花醪糟”。臨潼醪糟不僅風味別具,成為人們喜愛的飲料,而且還有多方面的醫療效能。
攪團:關中人把作攪團叫做“打攪團”,一口“黑牢鍋”里盛半鍋水,硬木柴大火燒開水,再改用玉米葉子或者麥草燒。打攪團必須用黑牢鍋,須兩三個人協作,一個人燒火,一個人往開水鍋里不住撒玉米面,一個人雙手攥緊丫字形木杈使盡全身力氣不停地在鍋里攪動。攪動需要耐心和氣力,攪得慢,打出的攪團有疙瘩。攪得快,上氣不接下氣。勁要勻勻地使,氣要慢慢地出。攪動的時間越長,打出來的攪團越光越筋越好吃。攪團宜涼吃,也宜加湯熱吃,更宜炒著吃。清油鍋里放進去生姜末子和花椒,再放一把韭菜或者一把大蔥,一小塊一小塊的“金磚”倒進熱鍋里,加上鹽巴,澆上陳醋,幾翻幾攪,即可食用。
v1.2.2:
優化用戶體驗,修復已知bug